SharePoint
A- A A+
Home > About TTSH > News > 用AI“小护士”初判病情或可缩短急诊部门等候时间
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​
ZB06052023_img1.jpg
三人团队谭永安(左起)、陈婉伶和陈伟轩(视频人物)在南大李光前医学院副教授黄毅莹(右一)的指导 下,开发trAIge智能聊天机器人。它能先行采集病患的病史,有望缩短急诊部门等候时间,从而改善急诊部门 的流程。(梁麒麟摄)​​​

​​Lianhe Zaobao (6​ May 2024)

​​三名好友集思广益,设计出一款名为“trAIge”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。trAIge能模拟医疗人员,通过各种问答方式先行采集病患的病史,巧妙地在病患还未出门或正等待分诊时提前介入,再总结所得信息,评估病患情况的紧急程度。

智能“小护士”未来可助病 患判定自己是否须要到急诊部门接受紧急治疗,也能为在急诊部门候诊的病患进行初步病史采集,让病重的患者可更快且优先获得治疗,改善急诊部门整体流程。

有些人在家中出现头痛、腹泻、晕眩等症状时会因心急, 连忙前往医院急诊部门。但不少病例经医疗人员检查和分诊 (triage)后,发现情况并非紧 急,病患结果须在急诊部门等候 数小时。

三名好友,谭永安(22岁,南洋理工大学李光前医学院三年 级生)、陈伟轩(21岁,英国伦 敦大学学院医学院一年级生) 以 及陈婉伶(24岁,研究员)为此集思广益,设计出一款名为“trAIge”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 机器人。

分诊是急诊部门医疗人员根据病情严重性,决定病患治疗顺 序的一套标准流程。

trAIge模拟医疗人员,通过各种问答方式先行采集病患的病 史,巧妙地在病患还未出门或正等待分诊时提前介入,再总结所得 信息,评估病患情况的紧急程度。 问题包括:“ 今天为何来求医?”“ 近期是否有头部创伤?”,以及“是否开始服用新药 物?”等。

谭永安强调, 系统不会也无法取代护士和医生的角色, 只是利用病患在候诊的时间, 获取基础信息,加快接下来的分诊流程。

机器人生成的资料总结不仅能帮助医疗人员快速了解个别病 患的总体情况,也能让他们及早识别急需治疗的病患。

陈婉伶也说,团队的设计理念是希望能够充分利用病患就诊前的时间;未决定是否要前往急诊部门的病患或许与机器人互动 后,会选择到全科诊所就诊;已经在急诊部门的病患则能通过机器人提供资料,帮助医疗人员消 化信息。

​研发过程中,团队也获得医疗保健创新中心数码及智能保健处主任、南大李光前医学院副教授黄毅莹的建议和指导。

急诊部接收病例40%属于非紧急​


急诊部门时不时会遇上病患人数激增的情况,但值班人员有限,很难第一时间向每名病患询 问详情。

黄毅莹说,患者这时便可扫描一个QR码,先与trAIge互动、 填写病史。“第一,聊天机器人不会感到疲倦,所以病患能输入更多、更详细的病历。第二,如果有很多人在排队,且都在使用trAIge填写病史,医疗人员便可立 即开始安排他们的问诊顺序。”

他指出,有了更全面的信息,医疗服务也会改善;除了能为病患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和 资源,也有助医疗人员更快进行诊断和治疗。

非急诊病例是急诊部门的一大痛点。在本地急诊部门接收的病例中,约有40%属于非紧急情况。

这群担心病情却不知何处寻医的病患,也能通过与trAIge的互动,有效断定自己是否有必要到急诊部门,或只须到住家附近的全科诊所得到医疗帮助。

谭永安解释,病患的情况若不算紧急,在分诊后不会被安排优先治疗,最终或许须等待六至七小时。

​他说:“我们希望聊天机器人能向这些患者保证,他们实际上并无大碍,也不需要紧急护理,因此到全科诊所看诊会得到更好的服务。这样我们就能将病患从急诊部门转移至基础医疗, 减轻急诊部门的压力。”

判断与医生一致 智能“小护士”获好评

团队近期在陈笃生医院进行了小规模的试验,并得到了医疗人员和病患不错的反应。他们也发现,机器人做出的判断与医生大致上相同。​

陈伟轩指出,团队会在项目稳定后做进一步研究,包括如何让年长者或无法打字的公众也能轻易使用trAIge。

聊天机器人目前还处于概念验证(proof of concept)的阶段,属于研发初期,团队打算接下来申请研究资金支持这一项目。

​团队认为,若能在未来推行, trAIge将有望缩短急诊部门等候时间、减轻急诊部门压力及造就更精准的诊断和更妥当的护理。
















2024/05/07
Last Updated on